千千小说 >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[历史直播] > 117. 物理(二十二)

117. 物理(二十二)


天书的出现不一定能让大家都能拥有天书介绍的东西,也不一定能学会那些和他们有代沟的知识,但是有一件事是真的。

那就是大家都多了点新东西。

在思想上多出了对世界的探索欲,正如天书展示这般,世界有它自己的规则,自然也多了很多人,想要探索世界的奥秘。

“所以,这就是你大晚上让我和你一起出门的原因”湛甘泉无语,怎么会有三四十岁的人,大晚上不睡觉,拉着他出来观察世界的

今天不是满月,弯弯的月亮如同钩子,在云雾半隐半现,点点星光璀璨,像是从月亮上分出来的光点。

不过,现在大家也都懂了,星星、月亮、地球,都是“宇宙”中的“星球”,没有亲眼看过,暂时存疑,先保留这么一个概念。

王阳明面对好友的絮叨和气愤也并不生气,他也没资格生气,就是他要求的。

“白天我们可没时间,只能晚上出来研究格物了。”

王阳明,一个曾经七天七夜在竹林和竹子对视的人,只为了亲身体验朱熹“格物论”。

当然什么都没“格”出来,如果他是大熊猫,那么或许他能分辨出眼前的竹子那一株的口感更好,什么模样的更脆更嫩,但是他是个人,也不了解竹子,所以他只能得到一场大病,什么都没看出来。

天书的出现,让他对“格物”有了更深刻的认知。

原来这个世界,是真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,不仅仅是看得到的,还有看不到的。

于是,王阳明就选了个自己公务不忙的时候,喊上好友,预计对“格物”进行一次新的研究,为期一晚。

现在不是以前了,有自己的事业的王阳明,在天书的无差别激励下的王阳明,不会抽出六七天去竹林对坐了。

他选择在月下和河水对坐,湛甘泉闲的都自制了钓鱼竿,钓上了几只张牙舞爪的螃蟹了,王阳明还在看着流淌着月亮的河面“格物”。

“醒醒天书不是已经教过正确的格物方法了吗,你光看是没有用的,要有自己的想法,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”

这江思瑶没说,但是大家都能看出来,这“物理、生物、化学”很明显就是“格物”,而那个实验,就是格物过程中的手段,得到的什么“定律”之类的,就是格物得出来的时间规律。

这已经是他们大宋理学界的共识了,甚至为了验证天书讲的是否是真的,他们会亲自踏入自己不了解的领域。

据湛若水的情报来看,已经有不少隐士在对外低价出售各种质量不一定纸张了。

但是吧,自己这个好友就很奇怪,天书讲的关于水的内容也不多啊,怎么他看着水一个劲发呆。

“元明啊,你说这水为什么会变成洪水呢”

王阳明也是发现快到汛期了,所以对水下意识地就更加关注,更主要的是,他不太理解。

平时温温和和的水,怎么会变成洪水那副狂暴模样。

“水一多了,就变成洪水了呗。”夜深,湛若水已经很困了,他有丰富地野外生存经验,已经搭好了“观雪庵”,打开了叠桌,就着月光欣赏起来自己刚刚钓上来的螃蟹。

张牙舞爪地,很是可爱。

“可爱”,自然是湛若水对于自己亲自钓上来的战利品的滤镜,实际上只是在普通不过的螃蟹,甚至还缺了一只眼睛和一只钳子。

故事是跟别的螃蟹打架,不想出去努力觅食了,才吃了湛若水钓竿上的蚯蚓。

这蚯蚓也是和钓鱼竿一起现做的,鱼线用的柳条,也就钓钓不重的小东西了,如果是条大鱼,都得跑了。

湛若水的话王阳明也没听清,他只喃喃自语,“也不知道天书会不会再讲水。”

“肯定会的,天书不是说了,水占了这个地球的一大半吗,估计就快说了。”

湛若水还真是这么想的,他现在比起自己去想,更倾向于验证天书的结论。

卖纸的就有他,不然他也不能打听到“同行”的事情。

王阳明依旧看着水出神,湛若水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,嘿,看到了一条大鱼,兴致勃勃用“前钓鱼竿”去插鱼去了。

和王阳明当朋友,湛若水已经学会了怡然自乐,王阳明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“格物”的时候,他就得自己找点乐子,不然这朋友高低是做不长的。

王阳明倒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边这个好友在动来动去地折腾河,他自己的视线落点在河面上,脑子却是在想事情,脑子俨然没了多余的容量处理别的事情了。

大明期间,像是王阳明这样的人有很多,在大明初期,朱元璋极其推崇理学。

这自然不是他崇拜朱熹,也不是他推崇儒学。

皇帝们的行为,只有和他本身利益完全无关的时候,才是出于爱好,别如著名的木匠皇帝,当木匠对他毫无益处,甚至当道士都可能是奔着超脱凡尘,长生不老去的。

朱元璋强推理学,也是因为这个思想能帮助他有效地维护统治。

儒学大抵是如此的,它和法家,一开始就是为了维护统治,而自刘彻朝,董仲舒的“独尊儒术”之后,这项能驯化百姓的技能被后世的所有皇帝接纳。

但是他们难道舍弃法家了吗并没有吧,森严律法,依旧在同步使用。

朱元璋让大家遵循理学的观念,如果有人不违背,将会依律问斩,严重的直接谋反罪论处。

皇帝有要求,下面就会研究,有些人就混入其中,拿着鸡毛当令箭,“自发”迫害其他人。

不过,王阳明研究,纯粹是他喜欢,他就爱研究这个,在之后甚至真被他研究出来个名堂,之后有在明中后期、甚至我们现在也流行的“阳明心学”,被人当做“厚黑学”来学,只不过到了明末,有了一丝丝波折。

心学出了个在政途上走得极好的人,大家也知道,张居正。

张居正一开始是推崇心学的,但是思想的发展是极快的,特别是先前已经有了铺垫的温床的情况下。

一度发展到了支持男女平等,推崇学术自由,甚至一度到了无政府主义的地步,已经是当时的大明,乃至世界上,最为先进的思想了。

可想而知,如果接着发展下去,应该就是属于咱中国的“文艺复兴”。

不过,这先进思想的头头,王阳明王先生,现在还在蚊虫的叮咬中,努力思索着朱熹的理学,思考着天书的一条条定理,试图找出其中的属于他自己的道理。

江思瑶的稳定学习日常,在第二天就又开始了,一大早看到物理的时候,是江思瑶最头疼的时候,仅次于地理,这也是她会最后学地理的原因。

一个口口声声说着给迷人的老祖宗们一张世界地图,他们会把世界拿下的人,对地理那是真的麻爪。

不过也正常,学习就像是一个圆,身处圆心的时候,感知到的未知也小,知道的越多,也就越发知道自己的渺小。

江思瑶正是,虽然知道世界很大,但是从不觉得自己的老祖宗们做不到,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吧。

收拾好心情之后,江思瑶积极开播。

哈啰,大家,早上好啊,这里是物理学习频道,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,抛体运动。

我们之前学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,但是呢,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直线的,很多时候是曲线。

比如扔出去一个球,这个球在空中的轨迹就是曲线。

而地球也一直在绕着太阳进行公转,这个公转的轨道也是曲线。

而轨迹是曲线的运动,理所当然,就是曲线运动。

观察曲线运动的时候,如果想要了解运动的速度方向,我们需要先知道一个观念,那就是曲线的切线。

切,取切割的意思,而切线,是和曲线接触,但是没有把曲线进行切割的直线。

我们在曲线上选择两个点,两个点都是在线上,他们的连线也必定会切割曲线,这条线就是割线。

两点无限接近,成为一个点的时候,他们的连线会变成一条切线,并不切割曲线。

“什么切线,割线的,听着俺的头都大了。”张飞不懂,这明明看图是那么简单的事情,怎么能这么复杂地讲出来。

他的话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怒目而视,刘备尴尬地笑着,试图打圆场,解下围,不过仙人,没什么人买账。

刘关张一行三人很快就被赶了出去,张飞自知自己说错了话,唯唯诺诺地跟在自己的两个兄长的身后,话也不敢说,更是不敢和这些“不讲理的书生”打架。

直到出去,听不到这学堂里面的声音,张飞才敢开口。

“兄长,他们不是书生吗,怎么都不和我讲道理,直接就这么,把我们赶出来了”

关羽哀叹,“哎,这已经是我们找到的最后一家隐士家族了。”

张飞低头,脸上有着不易察觉的羞窘之色,“对不起,哥哥们,都是俺的错。”

“没事,和你没关系,这一家和江东的陆家有千丝百缕的关系,我们本就是请不来的。”

刘备自然是知道自己没办法请到,试试罢了。

实际上,在天书替他刘备说过话,仁德二字已经算是他的招牌了。

原先刘备也是心系百姓的,到底是如同天书说的那样即使是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,也有人说他是假仁假义。

现在嘛,倒是没有人这么说了,只不过,这名头,在百姓的面前很有用,在这些大儒面前嘛

就像是现在这般,能接引他们进去,但是能不能有人愿意跟他走,就得看他们能不能打动了。

很显然,一个都没打动。

几乎是无功而返了,刘备却不想就这么两手空空地回去,本是打算高低找个能人,来辅佐他,好早日在这乱世有一席之地。

但是好像被天书搞砸了。

刘备没有埋怨天书的意思,他自然也能从天书说的蛛丝马迹中,从诸葛亮的出师表中,从弹幕偶尔说的话中发现,那先帝正是他自己。

原来,自己是能请到诸葛亮的,三顾茅庐请来的诸葛孔明,竟是会在他们刘关张三兄弟都死后,替他们撑住“蜀汉”的江山。

如果说,一开始知道自己不会和诸葛亮错过,刘备还有些怨怼,埋怨天书怎么过早地让世人知道诸葛亮的实力。

而后,他却也是觉得,或许正是天书心生怜悯。

诸葛亮为他蜀汉做的,实在是太多了。

甚至从弹幕上能看出来,那出师表是诸葛亮的绝笔,甚至,直到死后,也用自己的尸体赢了一场战争。

这样的人被天书怜悯,想要他有一个新的生活,也是能理解的。

刘备的仁德在百姓这里是加分项,但是有时候,仁德的人并不能成为一代明君。

特别是在刘备尚且没有领地的时候,太难了。

正是知晓其中的难度,所以这些天,即使是刘备他们的态度十分亲和,也没有人愿意跟他走。

刘备能理解他们的心思,关羽和张飞却是心疼这些天处处碰壁的大哥。

“大哥,要是一直找不到,我们没有军师,后方没有人谋划啊。”

关羽替大哥头疼,也替他们自己头疼,如果没有军师,这就是他们自己要抗下来的事情。

文人看两眼就能懂,但是他们这些武人得看好几遍,最后处理的也不一定有人家好。

术业有专攻,他们实在是得找个专业对口的人,才能让自己轻松。

“是啊,大哥”

张飞也连连点头,“俺这次是不小心说的,下次肯定不会这么莽撞,下次,下次肯定不说话”

张飞也不乐意到处装孙子,但是有时候不装也是不行的,他们刀口舔血的日子过多了,身上的煞气重了点,会吓到一些柔弱的文人。

但,张飞也是没有想到,即使是装孙子,文人们也不给他们这个面子,竟然都没有来。

真是的,怎么能因为事情难了点,就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了

文人们不是有说过迎难而上这样的道理吗

刘备站在原地,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,想着他和二弟、三弟的未来。

蜀汉啊,竟然是这么个,一听就让文人闻风丧胆的基业吗

那诸葛亮又是何等人物,会和他这样一个不被所有人看好的人,一起奋斗拼搏

只可惜,即使是这样,蜀汉似乎也没有多长的时间,也败在了“阿斗”的手里。

被刘备惦记的诸葛亮,已经不再是那个在曹营招猫逗狗,和刘协“满许都”溜达,和郭嘉拌嘴的初来乍到的文人了。

现在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曹营的氛围,成功变成了曹操身边的荀彧二号

那当然不可能,年轻的诸葛亮并没有那副老成持重的心态,如果他是那种稳重的人,也不会刚从司马徽的学校里毕业,就毅然决然开始当“全职儿子”“全职女婿”了,稳重的人干不出这事儿。

什么,他是全职农民

说这话,我反正是不信的,毕竟家有书童的人,亲自去种地,大概也是拿个勺子给花浇水的程度,怕是不会像农民那样起早贪黑赶时间。

诸葛亮不靠地吃饭,与其说是在当全职农民,不如说是在体会人生,偶尔写点诗词,分析下当今局势,维护一下自己的声望值这样的,也勉强能活着了。

但,诸葛亮自然不是这么颓废的人,他在家的时候,也依旧努力提升自己,因为有良好的教学环境,和十分便利地学习氛围。

最主要的是,想学知识就有人送枕头,他那段时间是认认真真地研究过墨家知识和公输家的知识的。

“你别跟我说那些有的没的,这是什么”郭嘉站在木旮瘩面前,左看右看,上看下看,都没能从这个东西的样子里找出一点是能被他叫出来名字的地方。

又或者,这其实本身也没有名字。

下一刻,诸葛亮的话,就告诉了郭嘉,嘿,这确实是新鲜东西。

“这是我新研制出来的木牛流马。”诸葛亮自豪着呢,这产品是经过他和黄月英二人亲自验证过的,都是能够入选,或者已经入选,能够让曹操发行下去的。

“这东西,有什么用呢”

郭嘉不懂,这么大块头,但是都是木头,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在战场上自焚,能有什么用。

“用处可大着呢,现在运粮食是不是有损耗有些地方山高路远的,也难运上去,对吧”

诸葛亮用自豪的眼神,上上下下打量了这木牛流马,似乎已经看到它的大战身手的样子了,一定是极其厉害的。

诸葛亮的新设计,设计地十分之快,当然,本意是想有一个可以更加省力的运送粮草的东西。

正所谓三军打仗,粮草先行,没有个合适的运送官,到底是没有底气的。

好的运粮官,能把粮食几乎大半都提前运送过来。

而不好的,只怕是能有一半到就不错了,增加了这木牛流马,效率就能提高很多。

“你这东西,真的能运粮食”郭嘉不信,别说是粮食了,郭嘉都怕自己就这么站着,眼前这堆木头旮瘩,就这么散架的。

“走,带你们来看看我的实力”诸葛亮兴奋极了,毕竟这东西,是他单独做出来的,也有一定的纪念意义,不过是我的收集意义。

很快啊,郭嘉就发现,似乎是他自己的问题。

眼前这换成了铁制的旮瘩,还真的可以动

“你这是怎么算了,不问这么清楚,能量产吗能带人过来吗在朝堂上的事情就交给我吧、”

郭嘉迅速改口,愿意让出之后渡海的名额,他们谋士,除了相信自己的脑子,很少有信任别的人的。

诸葛亮都来不及回答郭嘉的问题,郭嘉就带着比较方便易携带的木制木牛流马过去了。

这会不一一回答,诸葛亮就捡着自己想回答地说。

“能建多点,这个是可以自己走的,能爬山,不过最好还是有士兵在左右看着,引路,也防止东西放太多于是翻车的事情。”

几乎是郭嘉问什么,诸葛亮就答些什么,两个去见曹操的路上还是很和谐的。

匀速直线运动是我们只受了一个方向的力,就不会拐弯,也不会变形。

而曲线运动的力,大家能画出来吗

和箭的轨迹几乎是一样的,有上次的经验,我们也不难看出。

物体受到的合力也在物体的运动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,会带着物体走曲线。

“这听起来多耳熟,像是这个世界上本没有贪官,只不过坏人的话术自然和咱的不一样的。”

一人站在原地,感慨着自己的天真和单纯。

“是啊,贪官会用钱来腐蚀人的心智,而我们啊,都是认认真真在做生意的,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腐蚀心智的说法了。”

另一个人补充道。

他们现在啊,在长途的旅行中全靠天书打发时间,没事的时候斗斗嘴,也不失为一种消磨的办法。

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后,他们在这条赚钱,阿不,挖金矿的路上来回了好几遍,家底也逐渐丰厚了起来。

不过啊,似乎是有了文化自信之后,就会有对郭嘉的自信。

他们甚至抽出了一些钱,专门去买国外的书,然后自费刊印,免费发放。

日子显然以及不是曾经那种,百姓为了一点点米,都能易子而食的那种状态了。

现在是有力量就会照顾别人,是积极,正面的力量。

“希望我们中国,早日成为那什么世界第一。”

“就是,我只记住世界第一。”

“你这话还拽得很,世界第二也是有名有姓的,不过,中国第一”

像是他们这样的人,在这条丝绸之路上还有很多很多,他们都相信,他们的国家在天书出现之后,会变得越来越好。

同一方向的力可以被作为合力计算。

而同一个整体运动,其中细分的板块求整体运动的速度,可以叫做力的合成。

合运动之中,比如一个整体的人,求分运动的速度,如果想求的是人手上的东西,便是力的分解。

“听起来倒是有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味道,也并非不能算是天书在想办法告诉我们要团结呢分开来的力气,又怎么比得上合起来的力气大。”

这位竟然是从力气上来判断了,不过,他的身份这么讲话也挺合适的。

现在是在沙漠,很明显,是丝绸之路上,他在沙子敌里面呆了一个月,沙地那么多人参加运输货物,竟然还能有所叛乱,即使他是一员武将,都有些受不了。

文人下收来,是真的狠。

有人有爱国热情,就有人对自己的利益更为看中,没办法讲天书的事情,但是有办法讲自己的。

有些人把自己的运送货物的大概时间,都直接跟投靠的匈奴,亦或者是其他国家讲。他们负责穿戴整齐,带上更多的人和他们走同一个时间段。

之后在宣传在外面很累,不如在家里,与其让货物损失,不如就和邻居换换得了。

他们这样反常,自然是会被热心群众“往火坑里推”,大家会举报,然后来了卧底,就能更快地收拾好走下面的路。

江思瑶不知道这些,她看物理已经够费劲了。

一般来说,我们是会忽略空气阻力的,在这种情况下,只受到重力的作用,一般情况下它会是很好计算的,这样的运动也被叫做抛体运动。

也是我们这一章的名字啦,和曲线运动其实也很像,而这个运动,如果初速度是沿着水平线来确定,就叫做平抛。

平抛运动一般只受到重力的作用,是向下的,可以拆解分解为向上和向下的两个力。

平抛运动,在数学上来看,就是条抛物线,当然,画出了力的示意图之后,再得到平抛运动中的加速度关系,也会发现,它就是条抛物线。

“抛物线,这个名字倒是贴切的很,不就是从高处抛下物体,形成的线路吗比什么平抛,抛体都让人有画面。”

朱元璋想了想,觉得这个很有意思,“要不下次俺在城门楼子上往下撒点糖果然后让人计算这个抛物线”

“听起来就很变态的样子,真的会有人去拿这个糖果吗”朱樉不信。

朱元璋可不是朱樉,他是过过苦日子的,虽然现在生活好起来了,但是以前别说吃糖了,多吃点大米都没机会。

甚至他吃过最好的一餐,是自己的大婚典礼上吃的。

“肯定会有人捡的,大家都很需要。”朱元璋远远看着很远处的紫禁城的城门。

现在啊他从皇宫里面看皇宫外面,感觉是很长很长的一段路。

以前啊,他从外面看学堂里面,也感觉是很长很长的一段路。

这可能就是天书要讲这些知识的原因吧,让人更好地认识了自己,认识了这个世界的本质。

也让人在发现,这个世界似乎是通过自己一个人改变不了的时候,还有天书这个后盾。

讲完抛体运动,我们来讲圆周运动,其实更好理解,比如月亮绕着地球转,一圈圈的,像是圆或者是圆弧,这样的运动就被叫做是圆周运动。

圆周运动中也有匀速运动,匀速圆周运动,如果运动了一周的时间,那么这就是周期。

线速度、角速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,在匀速圆周运动中,这俩也有着自己的关系。

一般来说,角速度和半径相乘会得到线速度。

“月亮绕着地球运动,地球绕着太阳运动,原来,原来这个世界竟然是这样的”

沈括喃喃自语道。

知识是一点都没进脑子啊,他只听到了他想听的东西。,,


  (https://www.xxqianqian.com/1799/1799937/11111027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xqianqia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xqianqi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