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 > 骂过的学习搭子是秦始皇[历史直播] > 104. 物理(九)

104. 物理(九)


朱元璋的困惑只有他大儿子也是太子朱标,他的结发妻子马秀英马皇后看得到。

这故作幼稚且夸张的样子,但凡看到的是外人,都得当场对朱元璋从粉丝转为路人,或者从路人转为黑。

但也不一定,每个开国皇帝都有属于他们都死忠粉,死忠到什么程度呢

是那种,朱元璋要他们去打一场赴死的仗,都是会有人积极参战的。

这么说好像并不算什么,古代的忠君思想确实能让他们做到这种程度。

来点更直白的,朱元璋在没了朱标、没了马皇后这两个精神信标之后,晚年是相当的残暴,对功臣更是“刻薄寡恩”。

把“兔死狗烹”这四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,开国时期封的6公28侯,合计34位,都给了“免死金牌”。

但是34位,“善终”的只有14位。

朱元璋大开杀戒的时候,也没有人反他,何其恐怖的人格魅力与掌控力,又是何其恐怖的舍生忘死的一群人。

其中居功至伟的徐达,晚年是背疽发作,是不能吃发物的,医生知道,徐达知道,朱元璋更知道。

然而,朱元璋赐下蒸鹅给徐达,徐达也敢吃,食物中毒而死。

这和赐毒酒又有什么区别呢

像朱元璋这样自带死忠粉的,历史上有很多位,不过,像朱元璋这样在老婆孩子面前也不要脸的,在历史上还是少数的存在。

“天书骂的是朱元璋,和我朱国瑞又有什么关系”

朱元璋,字国瑞,此刻的他颇有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气魄。

好在夫人和儿子早就知道这人的脸皮比城墙还厚,倒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创伤,状态还行。

甚至朱标还饶有兴致地用朱元璋的号发了个“道歉”。

明太祖朱元璋江浙的教育水平确实要高出其他地方一些,标准稍高些,也是看重。

这话说得,感觉理都被他老朱家占了。

江思瑶反正是“哼”了一声,就接着讲了。

数学这门学科,在以前是算学,不过古今还是有些差异的,至少古代不学微积分,康熙这个自己学了微积分的人除外。

九章算术里的题目,现在都有了别样的解决方式。

比如传统的鸡兔同笼问题,现在可以列方程式解决了,很快。

英语就是大英帝国的语音啦,如果可以,还是希望元朝能像是脱缰的野马一样,一路狂奔把大英帝国也打下来,有这个能力,你让朱元璋替你治国,他都愿

他不愿意的话,自然有人愿意比如我虽然汉语是国际公认的最难的语言,但是我这个没有语言天赋的人,学外语比爬蜀道还难,有逼和尚去青楼的割裂感。

真诚希望,秦汉唐元,多做出一点努力,后世就会多一份欢声笑语。

江思瑶直接演都不演了,表现出了自己对英语的厌恶,以及极端的不擅长。

“这丫头把我们当什么了”成吉思汗,也就是孛儿只斤铁木真,拥有一个名叫“忽必烈”的孙子,家里兵强马壮打仗也很厉害,果断地认领了元朝这个身份。

只是,小姑娘的要求是有点高的,毕竟他都没自信能一路打到“大英帝国”,小姑娘已经在想着打下来就不用学外语了。

至于嬴政,他目前在主动忽略和打仗相关的事情。

唐太宗李世民学习语言很简单的,先有了预警,然后每天聊天,总有会的时候。

不愧是千古一帝,江思瑶甚至在心里都是棒读的语气。

这语境问题,江思瑶也不是没有考虑过,后来她发现,当她听不懂别人的话,别人也听不懂她的话,于是他们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。

“你画我猜”,好好的学外语的环节,最终变成了两个人的比划,失去了本来的作用。

江思瑶没有和朱元璋争执,毕竟也不是朱元璋本人。

英语这个事情呢,需要大家一起努力,毕竟按照我们华夏人的状态,哪怕是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,也会选择主动了解。

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我没办法处理,不过呢,学科和学科的不同我还是能聊聊的。

生物、化学、物理都是我们已经学过,或者正在学的,换算到古代的时候是相当于“格物”的,研究物体的发展规律。

接下来我们要学的地理,是认真分析了华夏的版图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版图。

别误会,可不是拿着个地图,阿不,舆图就在那儿分析该怎么出兵。

那不是学生,也不是老师,像是俩将军,那像话吗显然不像话。

地理教的也和咱农业有一点点关系,毕竟啊,地理会学到水循环,而农业上对水循环的要求可不止一点半点的。

除了水的问题,地理也教和太阳,和光相关的问题。

当然,还有它的原本的面貌,告诉大家这个世界有哪些国家,我们华夏占了什么位置,诸如此类的话。

“居然连那什么地图都专门开一堂课。”属于是还没听懂的武将。

“这会不会教人认路”李广很需要,他没开玩笑,这个课程如果是能教会人在不同的地方认路,那么李广以后就不需要随身携带战略性物资--指南针了。

“哈哈哈哈,老李,这听起来是专门给你开设的课程吧”有关系好的调侃。

“去你的我认识天书吗,你这就成了为我开的”李广脸皮厚,他直接回怼。

李广的心态还是很好的,比如他从天书嘴里,以及自己确认过,自己真的是路痴之后,反而释然了,问题不大,现在有指南针,之后多听副将的,也能打仗。

“行了行了,之后天书讲地理的时候,李广你可得认真听,不会以后不让你带兵出征了。”

刘彻说的很随意,大家都知道是在开玩笑的,气氛倒也和谐。

除了这七门学科之外,还有历史、政治和体育。

政治是思想方面的,基本上是培养一个遵纪守法、有符合公序良俗的道德感的人。

多的也不谈了,我政治还行,加上这个背诵占了大头,咱估计以后也不会在你们面前背诵的,就先不提啦。

历史,除了你们之外,还研究国外的历史,嗯,如果有人把他们搞定,也就不用学了捏

体育,挺好,中考是考了体育的,高中会有体育健康的测试。

因为当代学生,和古时候那种“文能提笔安天下”,在庙堂就是文官,风度翩翩的像是一拳就能哭很久,实际上“武能上马定乾坤”,到战场上完美融入武将。

也不是那么完美的融入,毕竟长相还是会偏文弱些的。

“文弱吗我不文弱吧”范仲淹和欧阳修对视,两个都带过兵打过仗,自认不是什么文弱书生。

“比起这些,我反而是对天书避而不谈的政治很感兴趣。”欧阳修抬头,眉头紧紧皱着,他感觉这个学科是个很重要的学科。

要是天书愿意讲点就好了,实际上他们也不需要天书讲多少,无论是照本宣科,还是草草翻阅看完,都会在反复地轮播之中一点点被挖掘出更细腻的意思。

毕竟古人只是没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的知识,可不是蠢,也不是没有理解能力啊。

而“政治”一词,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过。

“政”,代表了朝代,代表了制度,也代表了秩序。

“治”则就是字面意,统治、治理。

居然有一门学科专门分析不同朝代的政权,是如何治理国家的这也太夸张了。

欧阳修甚至都不敢想象这背后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。

在未来,竟然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这样的知识的吗

江思瑶讲完学科,看着弹幕上大家的反应,感觉都挺可乐。

政治真不背,太多了,对我来说太枯燥,我背着背着睡着了就很丢脸了,别劝,我有偶像包袱。

历史学的都是什么嗯讲了呀,匿名过得每一天,都有可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。

哈哈哈别被吓到,那当然不可能。

一般来说,历史是学经验学教训,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,都有机会在历史长河中得到答案。

比如说啊,会学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的整治举措,汉朝的察举制度的利弊等等。

放心好了,老师教的时候都是会给你们美颜,阿不,是会给你们说好话的,有好有坏才是他们会做的事情。

还想听听语文,是不是有李白的诗句哈,那可是李白没有谁的都不会少了李白的。

李太白,和你商量个事吧,咱能不能不要写蜀道难了,虽然我知道它真的很难,但是我们可以先不难,因为这首诗的全文背诵程度,对我来说不亚于自己去爬蜀道了

当然,开玩笑的,我是爬不了的,一点都爬不了,坐飞机过去是勉强可以。

江思瑶一边念一边回复,回复了几条之后,就感觉差不多了,又接着讲。

小学学这九门学科,会一直学到高中。

刚进入小学,我们都是个期待知识的小孩,在老师的带领下渐进地学习着。比如语文,会先从认字开始,到背诗,到学着用语言描绘情景,到写作文。

小学期间,学的知识是浅显易懂的,也是全面的,对于之后的学习,这是一个打地基的作用。

但是,地基也会有不坚固的时候,小学升初中,会有个小升初的考试,考试不过关的人,也会失去上好初中的机会。

这个阶段就是在筛选,教育系统用考试来筛选的不仅仅是人才,也是家庭。

很多时候,能坚持送子女读书的,已经很厉害了,战胜了一部分家长。

到了初中,我们都学习面就更广,题目也时常有做不出来的风险,每次的周考、月考、期中考甚至是期末考试,都会有挂科的风险。每当这个时候,都是一次对选择努力还是选择放弃的抉择。

但是,每一次的坚持都是有成果的。

就像是朱元璋坚持了学习,认识自己的名字,到认识佛经,到最后独立处理公务,且效率极其高。

但凡他学习的时候放弃了,以后当皇帝,处理起公务来就不会有这么得心应手。

朱元璋很满意,这样的话多来点,他爱听。

他就是这么努力的人。

臭屁、骄傲且都放在了脸上,让来看看大哥是否还安全的朱樉当场翻了个白眼。

然后他翻白眼的过程被朱元璋看到了,当场被骂了回去。

英勇无畏的、想要保护哥哥的勇士朱樉被恶龙般的朱元璋骂了回去,好在他不是轻言放弃的人,下一次他来到时候,带上了自己的小帮手,另外俩弟弟。

和父皇朱元璋斗智斗勇的日子还很长,特别是等之后他们意识到了,父皇会宁愿培养大哥的儿子,都不愿意直接让他们继承皇位。

那个时候将会更加,对父皇横挑鼻子竖挑眼,总之哪哪看哪哪不爽。

大哥是无辜的,都是父皇的错。

江思瑶想了想,还是继续补充。

国家为了让大家都能识字,进一步消灭文盲,小学和初中都是义务制的,时常合计是六加三,九年,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就比小学的更为正规了。

毕竟小学的是你即使考得不好,也会有学校接收你,就像是读自己家里的私塾,老师会问你问题,回答的不好,也是能念的。

但是中学考高中,这个就像是你去拜师,总得有投名状。

可以是你写的最好的诗词,也可以是你的为政方针,但是总得有点。

中考就是这么个检验你有没有真材实料的考试,之一。

对标古代的话,相当于科举第一试,童生试。

也才正式踏入学习的大门,也就是现在的我,高中生。

虽然是延毕高中生,复读一年,归来依旧是纯笨蛋。

高中的知识大家也知道的,难度不是很简单,但是有用的也真的变多了。

高中学了这些东西,是需要在高考上被检验的。

高考,各地都不一样,有一批是各个省自主命题,当然,不是完全自主,也是有规范的。

像是心狠手辣的朱元璋造成的恶果,江南这片儿,考的贼难,分数线也和别的不一样,各种都不一样。

甚至和别的生活比起来,有些监狱风,毕竟我是想不通,为什么自主命题,会选择出最难的题来试图难倒学生。

可能这就是对江南人士的信任吧。

江思瑶说得十分迟疑,差点连自己都没能骗过去。

“考试也攀比”朱元璋是没想到的,自己出题更难,“不会是会公布不同地区的出题卷子吧,攀比谁更难”

这个攀比,很怪,太怪了。

但是一想到发生在江南,吃过江南的苦的朱元璋选择双手赞成。

太好了,继续保持,,


  (https://www.xxqianqian.com/1799/1799937/11111040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xqianqia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xqianqi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