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千小说 > 学渣被逼考科举 > 32. 第三十二章 无

32. 第三十二章 无


项三娘子心中忐忑不安,一步三回头往回走。待转过巷子,见到看热闹的人也不怕冷,围住了铺子,毛氏尖利的嗓音从人群中传了出来。

  “我儿可是府学的读书人,朱先生说,我儿以后定有大出息,你们敢来找事,一个都逃不掉!”

  “呸,想要讹诈老娘,也不瞧瞧你可有那本事!”

  “报官!报官!等下差爷来了,将你们全抓进衙门打板子!”

  男人继续在喊痛,他的同伴们在哄堂大笑。

  看热闹的人大多都是[shu]面孔,项家在九曲巷住了多年,附近的住户与商户,早彼此相[shu]。

  项三娘子还看到了几个有名的混混闲汉,兴奋地在一旁指指点点,她心更慌了,赶紧低头挤进了铺子。

  毛氏见到项三娘子独自回来,趾高气扬的气焰,一下低了几分,拉着项三娘子到角落,低声问道:“你怎地一人回来了,那崔大郎呢?”

  项三娘子道:“崔大哥告假了,不在家,这几天都不当差。”

  毛氏滞了下,气得扬眉怒骂,“没用的东西,我早就说了,崔家就是没出息的,顶天了就是一个小吏,你要擦亮眼睛,别被骗了去。”

  柜台被拍得啪啪响,“出来!想要躲是躲不过,报官,我要报官,让官府来断案。项氏铺子谋财害命,你们可要睁大眼睛瞧清楚了!”

  毛氏顿时急了,将项三娘子一把推搡开,冲过去又要骂。

  项三娘子背撞在突出来的柜角,痛得她连气都缓不过来。

  铺子门前围着这么多人,生意就休想做了。

  项伯明天天伸手要钱,还要给他做新大氅去赏花会文。大氅须得绣花,她要趁铺子没客人时,紧赶慢赶给他做好。

  要是耽误了他的功夫,他又得大发脾气,引得毛氏心疼。

  毛氏一心疼,捂着心[kou]哭半天,哭死去的阿爹,哭她的不易,命苦。

  邻里之间只顾着看热闹,无人上前帮腔。

  平时毛氏[xing]子要强,得理不饶人,邻居与项家都不大来往。家中亲戚在项父去世后,担心他们孤儿寡母拖累,几乎断了往来。

  等到项伯明进府学读书之后,有些亲戚热络起来,全部被毛氏[yin]阳怪气骂了回去。

  项三娘子嘴里苦涩蔓延,眼见闹得愈发不像话,强自忍痛上前,拉过毛氏道:“阿娘,这样吵下去,今朝就不用做买卖了。”

  毛氏[kou]中叫着报官,她一个平头百姓要进官衙,心底着实发怵。

  将所有的人想了一遍,除了崔家与衙门有关系,竟再也找不出其他能搭把手之人。

  毛氏只得暂时作罢,由项三娘子前去处理了。

  项三娘子尽量挤出一丝笑,对为首的男人道:“这位壮汉,外面冷,请进屋来说话。”

  男人靠在墙上,大声道:“这位姑娘,我可不敢进来,有话就当着众人的面说,我们可是清清白白,不怕!”

  大家一起笑起来,那几个闲汉混混叫嚣道:“项东家,你这就不对了,铺子里做了不干净的吃食吃坏了人,难道想私下掩饰过去?”

  “是啊是啊,以后谁还敢到你家来买蜜饯果子?”

  项三娘子无法,装作没听见,打起[jing]神问道:“那你们待如何?”

  男子也干脆,眼神左右飘忽,道:“我这兄弟吃坏身子,已去医馆花了半钱银子的药钱,如今还不见好。我这兄弟啊,上有老下有小,万万不能出事。这样吧,我们也不是贪财之人,你赔一两银子,我们就不追究了。”

  项三娘子舒了[kou]气,不禁看向了毛氏。

  毛氏又气又看不起他们。

  真是一群穷酸乞丐,一两银子罢了,亏得闹出这般大的阵仗。

  虽说如此,毛氏还是当做被剜走了心头[rou]一般,一两银子可以给她的宝贝儿买一块羊[rou]补身子了。

  毛氏不情不愿从荷包拿出了一两银子,往柜台外一甩,趾高气扬道:“拿了银子就滚,大家都听着看着,以后要是再来,我就不客气了!”

  男子眼睛一亮,飞快弯腰从地上捡起银子,拿在嘴里还咬了咬,小心塞到了怀里,叫上其他几人,一溜烟散了。

  没了热闹可看,围着的人也陆陆续续散去。只有那几个闲汉混混,慢慢往巷子外走去,不时[jiao]头接耳,转头朝铺子里张望。

  毛氏损失了一两银子,耽误了买卖,气得一直没能停歇过,骂得嘴角白沫横飞。

  “这群杀千刀的,定是看准了我们孤儿寡母好欺负。”

  “待到我儿以后出息了,我要我儿全部把他们抓起来,打板子流放!”

  “哎哟,我的命苦啊!当年你阿爹那个死鬼去得早,我辛辛苦苦将你们姐弟拉扯大,吃了多少苦,受了多少罪!”

  铺子里没有客人,项三娘子赶紧拿出针线匣子,坐在避风角落做起了大氅。

  在城里生活不易,柴米油盐都靠买。今年天气寒冷,一担柴比往年涨了两个大钱。项家只有项伯明的屋子有上好的银丝炭,她们母女都只舍得灌个汤婆子取暖。

  项三娘子手冻得通红,很快就麻木了,连针都难以握住。恐将绸缎做坏,便放下针,将手藏在衣袍下暖和,抬眼看向骂得唾沫横飞的毛氏。

  毛氏今年方三十五岁,发髻中已可见银丝。瘦得颧骨突出的脸,眼角略微下垂,薄薄的嘴唇,看上去就不好相与。

  项三娘子心像是被针扎了般,疼了又疼。

  邻居以前逗她,说是她阿爹没了,阿娘养不起他们姐弟,肯定要将她卖掉。

  那时候她整[ri]惶恐不安,生怕毛氏不要她了。

  毛氏虽一不如意就对她非打即骂,最终还是咬牙挺了过来,将她们姐弟一并拉扯大了。

  朝廷规定能立女户,家中没个男丁,女户撑不起家。

  项家有铺子,算是略有薄产,会被亲族或者觊觎的坏人盯上,吃绝户。

  毛氏说,要是没有她弟弟,她们母女会被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。

  等项伯明有出息了,她们母女也就苦尽甘来,跟着他享福。

  她与崔耀祖自小相识,一并青梅竹马长大。他待她好,告诉她毛氏偏心,对她不好,只一心扑在她弟弟身上。

  明明家中的事情都是她在做,做蜜饯干果的手艺比毛氏还好,待客和善,铺子的买卖都靠她撑着,否则哪有银子供项伯明大手大脚花销。

  项三娘子曾经怨怼过,却始终鼓不起勇气,忍不下心对毛氏说一个不字。

  多年下来,她也就习惯了。

  崔耀祖__

  想起他,项三娘子木然低下了头,拿起针,继续绣起了花。

  天快暗下来时,项三娘子手脚麻利收拾关门,急急出了巷子去接项伯明。

  雪停了,雪被踩得硬实,寒意从脚底直往上钻。项三娘子哈着手,不断来回踱着脚取暖,等了许久,方等到项伯明。

  项伯明从赁来的马车里下来,看了她一眼,就目不斜视大步往巷子里走去。

  项三娘子忙小跑着跟在后面,赔笑道:“可是先生留得晚了些.....”

  项伯明回头,不耐烦打断了她,道:“外面的事情,你妇道人家懂甚,休得多问。大氅可有做好?”

  项三娘子神[se]微滞,忙道:“做好了做好了,你回去试试可满意。”

  项伯明不置可否,烦躁地道:“就是不满意,也来不及修改了。我早就说,得去天秀庄里面买,偏生你们总是将银子银子挂在嘴边,俗气得很!就你那绣花的手艺,如何能与天秀庄的比。来参加文会的,非富即贵,我这一身穿出去,羞愧得都不敢抬头。”

  天秀庄是明州府数一数二的绣庄,嵌了金钱银线绣进去,花朵蝴蝶栩栩如生,[jing]美绝[lun]。

  随随便便一件衣衫,动辄要卖十两银。

  项三娘子低头不做声了,默默回了家。

  毛氏在门[kou]翘首盼望,看到项伯明进屋,扎着手迎了上前。心啊肝啊叫个不停:“外面冷,快快进屋,三娘,去点炭盆。”

  项伯明脚步不停往屋子里冲,“来不及了,我得赶去闻香楼。”

  毛氏脸上堆满了笑,得意地道:“我儿真是厉害,闻香楼都随便进。哎哟,三娘,你快些去打水来,伺候你弟弟洗漱。”

  项三娘子拐进了灶房,端了热水进屋,上前替项伯明挽起衣袖,绞了帕子递上前,托着香脂立在一边。

  项伯明擦拭过手脸,舀了一坨香脂抹了,披上毛氏递过来的新锦缎大氅。

  大氅大小长短正好,在角落绣了几丛修竹。项伯明不甚满意,撇撇嘴,总算没说什么。

  “银子!”

  项伯明朝毛氏伸出了手。

  毛氏愣住,怔怔道:“早时你刚拿过银子,怎地又要了?”

  项伯明皱眉,催促道:“早上那点银子,在闻香楼吃盏茶都不够。从闻香楼出来,我们还要去别处。快些,别耽搁了功夫。”

  毛氏忧心忡忡道:“夜里冷,从闻香楼出来,就早些归家吧,你明[ri]还得早起上学呢。”

  看吧,妇道人家懂什么!

  项伯明说不出的怨怼,他明明聪明绝顶,偏生没投好胎。

  “你懂甚,闻香楼人多,贵人哪能注意得到我,待人少了,我才能被他们看在眼里。”

  毛氏顿时不做声了,她刚损失了一两银子,仔细算了又算,拿出半钱银子给了项伯明。

  项伯明掂量着手心的半钱银,生气地道:“这点银子哪够!”他瞧了眼滴漏,伸手抓过毛氏手上的钱袋,头也不回出了门。

  毛氏手上一空,下意识向前追了两步。

  “罢了,罢了。我儿要结[jiao]权贵,等到他以后得了势,要甚有甚,给我请个诰封,我就能享那老封君的福了。”

  毛氏嘴里喃喃自语,想到以后的荣华富贵,一扫先前的郁气,神情亢奋起来。

  *

  程子安从府学回家,老张迎了上前。

  “柱子,你先去灶间找秦婶用饭,夜里路黑不好走,别摔倒了。”

  莫柱子欢快应是,老张顺手接过了书箱,等他走远了,压低声音道:“少爷,一切都办妥当了。他们没敢[sao]扰项三娘子,只拿了一两银子走人。”

  程子安嗯了声,道了声辛苦,“张叔,那些人都可靠吧?”

  老张道:“少爷放心,明州府富裕,前来讨[kou]饭吃的流民多,我找的都是些有家有小之人,他们顾忌会多一些。”

  程子安意外地看了眼老张,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这份本事,考虑得挺周全。

  老张向来憨厚,看上去与平时并无不同,憨憨道:“少爷,以前落难时,与野狗,人抢吃食,为了活命,什么都干过,学了些察言观[se]的本事。贵人的事情看不懂,看懂了也没法子。只穷人还是能了解一二,他们这些人,缺乏那股子狠劲,不是那等穷凶极恶敢去打家劫舍之人。”

  程子安欣慰不已,老张还真是个宝。

  一旦开了赔偿的[kou]子,其他成[ri]游手好闲的人看在眼里,会如苍蝇般蜂拥而上。

  这时崔耀祖从西厢里出来,揉着浮肿的脸,打了个哈欠,哑声道:“你回来了?”

  程子安说是,“大表哥,快来用晚饭,老张,你去帮秦婶上菜。”

  崔耀祖赶紧道:“多拿一坛酒。”

  老张看向程子安,程子安道:“别听大表哥的,阿爹的酒都快被他吃完了,只给他一小坛。”

  崔耀祖不悦了,老张听命已经离开,他伸了伸手,最终转向了蹲在门[kou],缩成一团看笑话的崔耀光:“你笑什么笑?”

  崔耀光才不怕,笑嘻嘻地对程子安挤眼,怪声怪气学他吃醉后的丑样:“我的命苦啊!”

  崔耀祖神[se]一变,跑上去就要抓崔耀光,他灵活地绕着柱子躲闪,气得崔耀祖直跳脚。

  这几[ri]崔耀祖酒吃多了,刚起床,头还有些晕,跑了几下就累得气喘吁吁,只得悻悻放弃,扬起拳头威胁:“等我抓到了你,有你好看!”

  崔耀光抬着下巴挑衅,程子安见状上前推他,“外面这么冷,快些进屋去,别去惹大表哥。”

  吃过了晚饭,崔耀祖酒又上了头。这次酒少了,头上得不多,半醉半醒之间,他拉着程子安,一个劲问道:“子安你说,为何我就这般命苦呢?”

  程家没大人在,崔耀祖在这里能自在撒酒疯,程子安被拉住了好几次,开[kou]必是这句。

  程子安[shu]练拂开他的手,答道:“大表哥,你给我几个大钱,我去庙里替你烧香问菩萨。”

  崔耀光在旁边附和:“对对对,大哥,你给我钱,我也替你去问。”

  崔耀祖淬了他一[kou],惆怅万分地道:“我这辈子啊,就这么一个念想。自小就发了誓,要与三娘成双成对,生儿育女,恩恩爱爱到白头。”

  崔耀光听得白眼快翻上了天,程子安沉吟了下,问道:“大表哥,你问过项三娘子,她愿意嫁给你吗?”

  崔耀祖愣了下,道: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无媒无聘乃是苟合,我岂能唐突了她。”

  既然如此,程子安换了个问题:“大表哥懂规矩礼法,很好。大表哥,大舅父与大舅母都不同意这门亲事,等项三娘子以后嫁过来,不受婆婆待见,你待如何?”

  崔素娘偶尔提过一两句,当年程母还在时,就算有程箴的维护,她还是受了不少的气。

  崔耀祖一意孤行要娶项三娘子,哪怕许氏最后拗不过他同意了,肯定不会给项三娘子好脸[se]。

  父母在不分家,到时候婆媳关系闹得一团糟,再深的感情,也会被消磨殆尽。

  少年的感情纯粹归纯粹,能永远被铭记的,皆是因为失去,遗失的美好。

  一旦真成了亲,朝夕相对,深情大多难以为继。

  崔耀祖呆住了,半晌后道:“三娘能干,贤惠孝顺,阿娘如何能不喜欢她?”

  程子安没回答,继续问道:“毛氏呢,你们两家离得那般近,她的娘家你如何能避开?”

  毛氏从不是个省油的灯,还有项伯明,他虽聪明读书好,却凉薄自私,花钱大手大脚。

  项三娘子的娘家横在那里,她如何能不管。

  没有爹娘的支持,崔耀祖自己管不起。

  崔耀祖怔怔不说话了,脸上的悲愤不甘,变成了悲哀。

  崔耀光在一旁看着,突然朝程子安煞有其事点头,道:“还是子安厉害,比大伯母会劝。大哥该死心了。”

  程子安斜了他一眼,留下崔耀祖自己去考虑,起身回西屋。

  崔耀光跟在身后进来,道:“要是没了毛氏与那可恶的项伯明,大哥可配不上项三娘子。大哥生得五大三粗,项三娘子长得好看。大哥读书不好,以后顶天是个捕头。项三娘子手巧,会做买卖,比大哥会赚银子。”

  程子安笑道:“是啊,大哥配不上项三娘子。”

  崔耀光拉长声音叹息,道:“可惜啊,项三娘子被家里拖累了。”

  程子安嗯了声,坐在书桌前,翻开了手边的书。

  崔耀光伸长脖子看去,呵呵一声,“又是《[chun]秋》,亏得你读得进去。唉,我就不打扰你上进了,省得回去被阿娘骂。”

  程子安其实也读不进去,经史枯燥拗[kou],不但要背诵,还要知道释义。

  释义简单些,程子安只要听一遍,对着原文就能答出七七八八,最难的就是背诵。

  考试时,释义默写都得考,程子安必须两手抓。

  因为,他要从辛寄年处,尽快赚到一笔银子。

  背了一会,程子安放下书,在屋里来回走动思考。

  “[chun]风得意马蹄疾,一朝看尽长安花。”

  此花非彼花,读书人去青楼楚馆看花姐儿,是风流雅事。

  项伯明流连花丛,并不会于他名声有碍。

  在禁止科举的条例中,“曾犯刑责”,“不孝不悌”,“不得解送身有废疾的进士”三种,最方便行事。

  程子安谨慎,排除了废疾这一条。

  因为程箴之事,他与项伯明起了龃龉,做了太过明显。

  程子安决定,从刑责与不孝这两样下手。

  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。

  项伯明要是老实本分,他就不会咬这个鱼饵。

  外面寒意凛冽,园子里[chun]意融融,暖香扑鼻。花姐儿们娇声笑语,温软体贴。

  项伯明吃得脸通红,他做了一首诗,引得所有人都齐齐称赞,纷纷前来劝酒,定下了下次邀约。

  从园子里出来,其他的少年郎们,上了府里的马车,被小厮仆从簇拥着离去。

  项伯明这时被寒风一吹,望着逶迤前去的车马,先前的壮志豪情,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。

  夜深了,出来做买卖的车辆,早已归家。

  项伯明深一脚浅一脚走着,拉紧大氅怨气冲天。

  上学每天都要等一会车马,耽误了他不少功夫。要是拿来读书,他说不定今年秋闱时就能下场了。

  无论如何,他都要买辆马车!

  项伯明怀着满腔的苦楚回了家,毛氏听到动静,马上用火折子点亮灯盏,快步迎了出去:“可是我儿回来了?”

  项伯明随意唔了声,大步进了屋。

  项三娘子放好热水,项伯明洗漱换衣出来,对一旁蹲着点炭盆的毛氏道:“阿娘,我要买辆马车。”

  毛氏手一抖,差点被炭烫到,失声道:“买马车?”

  项三娘子正在铺被褥,闻言也愣住了。

  车不贵,普通寻常的桐木马车,大约三两银子左右。

  一匹老得掉牙的马,就要十五两银子。养马的[cao]料,豆子,都是钱。

  有了马车还要车夫,等于还要养一个下人。

  项伯明见两人都被吓住了,退而求其次,不耐烦道:“哪怕不买马车,骡车驴车无论如何,都得买一辆,方便我每天去府学上学。”

  不管骡车与驴车,项家都负担不起。

  毛氏想了又想,到底没将铺子里发生的事情说出来,惹得项伯明心烦,打扰了他读书。

  昨[ri]时,附近的混混闲汉,上铺子来称从项家买去的蜜饯吃坏了肚子,索要赔偿。

  为了息事宁人,毛氏赔给了他们一两银子。

  毛氏不笨,她深知这些闲汉混混一旦得了甜头,肯定会再来。

  好说歹说,先将项伯明劝睡下,毛氏吹灭了灯盏,轻手轻脚带上了门。

  毛氏舍不得点灯,同项三娘子摸黑回了西屋,愤愤道:“要是他们敢再来,我们就去告官!”

  项三娘子也没别的法子,轻声说了好。

  果然,次[ri]闲汉混混又来了,远远就开始哎哟叫唤。

  毛氏狰狞着,骂道:“杀千刀断子绝孙的,三娘,你去报官!”

  项三娘子忙跑了出门,快到冬至,捕快差役在街头来回巡逻。

  崔武是捕头,他只管出来晃一圈,到街头摊子要上一碗药茶,喝得全身暖洋洋,就回衙门去[jiao]差。

  项三娘子看到崔武大马金刀坐在药茶摊子前,犹豫了下,上前见了礼,叫了声崔伯父,道:“我家中的铺子被人讹诈了,我要报官。”

  崔武本就住在附近,嘴碎的人多,平时谁家发生点芝麻绿豆大小的事,很快就传遍了。

  项家铺子发生的事情,他早就一清二楚,没落井下石,却也一直袖手旁观。

  崔武脸一沉,立刻道:“朗朗乾坤光天化[ri]之下,竟然出了这等事情,小子们,有人生事了!”

  捕快哗啦啦走了过来,崔武领着他们去到项家铺子,不由分说道:“走,都带去衙门!”

  毛氏见崔武杀气腾腾到来,心里还是有些不安,见他下令带走闲汉混混,毛氏霎时松了[kou]气。

  闲汉混混们进出衙门是常事,与崔武捕快[shu]得不能再[shu],哎哟着叫屈:“崔爷,我冤枉啊,我吃了项家铺子的蜜饯,吃坏了身子啊!”

  崔武哦了声,道:“原来还有这等事情,一并带走,去衙门说话!”

  毛氏先前还咬牙发誓,听到她们母女都要去衙门,瞬间泄了气。

  崔武明显不讲情面,一旦进了衙门,拖上几天审案,再也正常不过。

  要是将她们母女先关起来,铺子关张,项伯明该如何办?

  毛氏慌了,厚着脸皮向崔武求情:“都是误会,误会。衙门就不去了,崔捕头,你我邻居多年,求你行个方便做个见证,就在这里说可好?”:,n.w.,.


  (https://www.xxqianqian.com/2248/2248486/11111112.html)


1秒记住千千小说:www.xxqianqian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xxqianqian.com